viernes, julio 11, 2025

Día: 07.08.2020

China

习近平的2020·七月:“育新机”“开新局”

新华网记者 雷东瑞 【学习进行时】进入7月,2020年下半年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习近平如何谋篇布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和您一起解读梳理。 多次主持重要会议、赴吉林考察调研、部署防汛救灾、与企业家座谈、给高校毕业生回信、频繁“云外交”……7月,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活动着眼下半年工作,为“十四五”谋篇布局,意义非同寻常。 科学谋划 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 上半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增长3.2%,经济增速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7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这次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在此前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28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三、四季度要乘势而上,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努力弥补上半年的损失。 在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指出,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致力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是大国自信,也是大国担当。 用心用情 人民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农业生产、防汛救灾、大学生就业……习近平关心的,无不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在。 “粮食是基础啊!”“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22日,站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的玉米地头,习近平凭栏远眺。 盛夏7月,习近平考察吉林,第一站就来到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美誉的松辽平原,调研人民生活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 走进玉米地,习近平察看黑土保护情况。“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

Leer más
China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洪涝灾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一线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精心谋划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认真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新华社记者最近在抗洪一线采访发现,随着部分地区雨势稍歇、洪水渐退,各地立即行动起来,帮扶受灾困难群众有速度、助推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有力度,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加快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困难帮扶“加速度” 灾区恢复,通电、通水、通路是民生所需,当务之急。 在受灾严重的江西省鄱阳县响水滩乡,汹涌的洪水将圩堤撕开一个口子,导致当地35千伏线路16号铁塔发生倒塌,1.6万余户群众无法正常用电。 国家电网鄱阳县供电公司设备部主任徐文科二话不说,驾驶着小船冲向受灾点。“洪水围困,无法通过架空电路输电,就紧急铺设临时电缆。”徐文科告诉记者,当时一起参与救援的人员都没想太多,就是觉得抢险不等人,群众还等着用电。 水上作业,一些机械设备无法使用,强体力劳动下,抢修人员手上勒出道道红印。洪灾后风雨不停,大风刮起,小船在水上晃动,大雨如注,抢修人员艰难作业,平时这段几百米的临时电缆只要几个小时就能铺好,在恶劣天气影响下最终连续干上两天才完成。 如今,响水滩乡万家灯火再次点亮。 日供水量达到5000吨,全镇供水能力已完全恢复。安徽省东至县龙泉镇龙门自来水厂厂长王永奎心里松了口气。 洪水袭来,龙泉镇的自来水厂停产,两万多人饮水受影响。停水期间,镇村干部挨家挨户送上瓶装饮用水。水退之后,工作人员又抓紧检修设备。停水后第三天一大早,龙泉镇又“来水了”。 一手战洪,一手战贫。面对灾害,农村困难群众是最“脆弱”的一群人。把灾后帮扶抓细抓实,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 多轮暴雨下来,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立新村,59岁的贫困户龚保子家除了几亩水稻受灾外,还有入股种养的200多只家禽死亡、9亩蔬果地受损。 驻村第一书记吴恬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带领工作队赶到现场,组织人员帮助种养基地开沟导水,恢复种养基地生产,为受灾群众挽回损失。“尽全力减少洪灾损失,保住脱贫产业,我们的脱贫工作才能底气更足。”吴恬说。 洪涝灾害严重的安徽、江西等地区要求,根据灾害损失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基本生活,实现“应兜尽兜”……洪灾带来了损失,但后续帮扶与妥善安置,带来的是抚慰和温暖。 复工复产“加力度” 机器重新轰鸣,一线工人一丝不苟地守在生产线旁,监控茶叶加工进度……从7月7日受灾,到7月下旬全面复工,安徽省歙县薇薇茶业有限公司只用了10多天时间就恢复如常。 7月初,歙县遭遇罕见洪涝灾害,歙县经济开发区近300家企业,有180家不同程度受灾。 “我们是做茶叶出口生意的,14条生产线全部进水,损失近亿元。”薇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仁贵说。 降成本、贴利息、补支出,为帮助受灾企业复工复产,歙县拿出了硬招、实招。 “企业受灾以来,政府给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缓解流动资金压力。遇到招工等难题时,也给予特事特办。”郑仁贵说:“这些雪中送炭的措施,给了企业信心。最近我们从浙江紧急订购了两台茶叶加工设备,企业生产已全面恢复。”

Leer má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