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ábado, abril 20, 2024

china

China

习近平的2020·七月:“育新机”“开新局”

新华网记者 雷东瑞 【学习进行时】进入7月,2020年下半年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习近平如何谋篇布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和您一起解读梳理。 多次主持重要会议、赴吉林考察调研、部署防汛救灾、与企业家座谈、给高校毕业生回信、频繁“云外交”……7月,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活动着眼下半年工作,为“十四五”谋篇布局,意义非同寻常。 科学谋划 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 上半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增长3.2%,经济增速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7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这次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在此前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28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三、四季度要乘势而上,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努力弥补上半年的损失。 在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指出,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致力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是大国自信,也是大国担当。 用心用情 人民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农业生产、防汛救灾、大学生就业……习近平关心的,无不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在。 “粮食是基础啊!”“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22日,站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的玉米地头,习近平凭栏远眺。 盛夏7月,习近平考察吉林,第一站就来到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美誉的松辽平原,调研人民生活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 走进玉米地,习近平察看黑土保护情况。“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

Read More
China

总书记考察后,马鞍山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走进内蒙古 总书记考察后,马鞍山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马昌 王欲然 王慧 孟佳澍 2020年08月06日14:55  来源:人民网 又是一年好时节,七月的马鞍山,青山吐翠,绿水泛波。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同基层干部群众问变化、话成就、谈发展。一年多来,马鞍山村又有啥变化?群众生活怎么样?乡村振兴建设成效如何?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来到了马鞍山村,回访了部分党员干部群众。 汽车顺着一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行驶。进入马鞍山村,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整齐排列,整洁的道路两旁一片碧绿,街边小吃店、超市、“农家乐”的招牌不时闪过,一派新农村风光尽现眼前。 在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醒目处摆挂着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村时的照片,电子屏上的标语引人注目——“总书记来过咱们村!”这是马鞍山村全村的荣耀和骄傲。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下午,习近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总书记一下车就跟我们握手,问我在哪个部门工作,是不是第一书记,还用双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很激动,很荣幸,很兴奋。”回忆起去年总书记来到村里的场景,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座谈时,刘叶阳就坐在总书记的斜对面,他回忆道:“总书记告诉我们,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要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民和农业服务能力。”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马鞍山村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的发展理念,依托山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今年,我们新建设了400多亩林果产业,至少能给村里带来80万到100万元的收入。此外,我们还购买了大约3万多棵果树苗无偿发到村民手里,鼓励村民们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游客来了可以体验摘果、品果乐趣,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创造收益。”河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武波说。 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和村民查看山葡萄长势。 李志涛 摄 武波所说的林果产业,主要指的就是山葡萄种植。早期,由于种植模式粗放,村里山葡萄种植规模小,高附加值未被激发。总结经验后,马鞍山村决定发动村民集资建设榨汁厂,村里山葡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到2012年时已近2000亩。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马鞍山村的山葡萄原酒加工厂在2013年投入生产。2015年,酒厂转制,以吸引投资。2017年,酒厂招商重组……短短几年时间,山葡萄酒厂在马鞍山村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Read More
China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责编:杨光宇)  

Read More
China

联播+ | 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这样“指路”

原标题:联播+ | 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这样“指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呈现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二季度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对于非常时期的中国经济复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并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为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加客观、冷静分析国内外经济运行形势,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等给出明确信号,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前进方向。央视网《联播+》特梳理,以飨读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杨光宇)   推荐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6月1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此次主题采访报道活动20个地点设采访现场,全国150多家媒体近900名记者将把视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上,通过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温暖的画面礼赞英雄人民、讴歌伟大的时代,为决胜决战注入强大动力。 【详细】 中国之治 | 右玉如今风光正好

Read More
China

焦点访谈:远瞻“十四五”,有哪些重要信息?划重点了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既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遭遇到了非常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接下来,中国经济社会要怎么发展?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同时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那么,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有怎样的方向?又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今天的节目为您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五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从1953年至今,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除了制定五年规划的建议,还将制定未来十五年的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也充分体现出党中央要把十九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的坚定决心。   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使命,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就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20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且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加大之时,党中央对于中长期发展目标始终没有发生动摇。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除了同大家谈谈心、鼓鼓劲,还要听听大家对当前经济形势、“十四五”时期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说,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对制定“十四五”规划十分重视,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紧随座谈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吉林考察时再次谈及“十四五”规划,他指出:希望各地深入调研,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同时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国将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迈进,因而意义十分重大。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从‘十四五’开始,三个五年规划对接的正好是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这里面一个重大的历史考验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矛盾凸显带来的经济下行因素,不利因素,但是我们要克服它,形成新旧动能转换之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四五’阶段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对未来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取决于对当下发展态势的清醒认识,中央政治局会议用3个“仍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形势给出了判断,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无论是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还是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党中央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觉得体现有几条,一个是地区上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西部一些落后地区人均生活水平、收入还比较低;第二个是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不平衡,像线上的一些金融科技产业实际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其它很多产业还比较落后;还有一个不均衡实际上是人民生活收入的不均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说:“如果说和平和发展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的话,那么矛盾跟冲突就是局部的现象,我国应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依然是主流,换言之,我们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外部环境持续变化之时,中国经济展现出特有的韧性和活力,除了一系列经济增长指标持续回暖,改革开放也在持续释放红利,推动着中国经济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前行。在迎来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的海南,从货物出入境管理到离岛免税购物,一系列改革开放新措施密集落地。短短两个月,全省新增登记注册主体2.28万户,同比增长62%。在山东青岛新能源汽车推广活动现场,一周以来已接待群众超过三万人次,达成购车意向2700多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中国经过了40年的高速成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处于很重要的机遇期,有很多很好制度的优势,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有40年来改革开放坚厚的基础设施,有非常完善的工业体系,同时有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这些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绩,也是面向未来发展很重要的抓手和基础。”   随着“十四五”时期的到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党的领导成为关键一环。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对于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这种全面性整体性的要求也被不少专家解读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不再片面强调GDP指标,而是更好地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这无疑也对未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余淼杰说:“新发展理念强调的一点,我们不只是为了求经济的增速,不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我们强调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意思就是说不只是强调高的GDP,而是强调人跟自然的和谐,强调的是对环境的保护,既通过经济的手段把蛋糕做大实现效率,同时通过二次分配,把蛋糕分好,做好公平和效率的有效统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说:“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向导,发展理念如果不对,会导致发展失效;发展理念对头,就会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和绩效。因此发展理念要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特别是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田轩说:“这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可以说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包括环保、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提出了全局性的、全面的指导和阐述,可以看得出来中央的视野非常开阔,格局非常宏大,站得高、看得远,对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中长期的发展起到了全局引领性的作用。”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既要有应对当下的策略,也要有立足长远的战略。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从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信息看,在“十四五”和更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经济社会运行将追求“更为安全的发展”,同时力求在稳增长和防风险方面实现长期均衡。回顾2020年过去这大半年,我们应变局、平风波、战疫情、抗洪水,展现出的是强大的战略定力和目标实现能力。登高望远,我们依然需要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和定力,上下齐心,瞄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定位,把 “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责编:杨光宇)

Read More
China

【每日一习话】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习近平:市县抓落实,就是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这段话出自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精准脱贫是十九大报告提到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是摆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面前的艰巨任务,是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凝神聚力、奋力攻关,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让人民欢欣,也让世界瞩目。 脱贫攻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脱贫攻坚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尊重规律,切忌盲目蛮干,不能不顾实际地照搬照抄,也不能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市县作为基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条件复杂、工作繁重。要把脱贫攻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让思想寻根、政策生根、措施植根、工作扎根。而要想取得脱贫攻坚的好成绩,就必须在执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适宜的发展思路,采取适当的发展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扬长避短、科学规范,真正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解决本地存在的实际问题,胜利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 (本期特约专家:宇文利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责编:杨光宇)   推荐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6月1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此次主题采访报道活动20个地点设采访现场,全国150多家媒体近900名记者将把视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上,通过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温暖的画面礼赞英雄人民、讴歌伟大的时代,为决胜决战注入强大动力。 【详细】 中国之治 | 右玉如今风光正好

Read More